服務熱線
1337-8662-865
近來媒體和開發者對于2016年5月24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頒布的《關于移動游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要求所有的游戲產品在7月一日前必須取得‘游戲版號’才可以發布的規定一片謾罵聲。更有甚者還在知乎上發起了眾籌要聘請律師起訴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為何行業主管部門一個文件規定就引起了如此大的社會輿論和爭議?
那么“游戲版號”到底動了誰的奶酪?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下此次事件。
1.移動游戲已經火熱了這么多年為何今年才正式發布管理規定?
市場培育期政策面寬松,讓問題顯現出來
市場成熟期強勢監管,把問題解決掉
網絡游戲從端游到頁游時代所有的網絡游戲上線前,都要經過新聞出版總署審批,移動游戲市場爆發是隨著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和迭代而來,市場上從有傳聞要對移動游戲前置審批到正式發布已經有2-3的年時間了。從主管部門的管理角度在市場萌芽階段大多不會使用行政手段干預市場,只有在市場成熟階段爆發出大量的前提下,政府主管部門才會介入從而規范行業發展,這也是為什么移動游戲火熱了幾年后發布規定的原因。
2.新聞出版總署要求移動游戲需取得審批才能發布的原因是什么?
大量劣質、換皮、多殼運營的游戲
大量賭博、欺詐、甚至是詐騙的游戲
大量低俗、色情、暴力誘導性質的游戲
大量歪曲歷史、歪曲事實、歪曲道德倫理的游戲
智能手機的普及和手機游戲發展到今天市場上有數萬款游戲,首先各發行平臺上充斥了大量劣質、多次換皮、賭博、欺詐、情色內容、侵犯境內及境外著作權人知識產權的游戲,在智能手機普及的大環境下,這些游戲不僅僅損害了中國移動游戲行業的發展,而且還會給多數玩家帶來經濟損失和損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游戲中大量含有低俗、歪曲歷史、歪曲事實、歪曲道德倫理游戲內容,潛移默化的給玩家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由于移動游戲是新興事物,國家法律法規出現了管理真空,一大批人靠打擦邊球,利用政策紅利,賺取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取得了所謂的“事業成功”。所以社會輿論充滿謾罵也未見新聞出版總署相關領導澄清,只是在媒體采訪中無關痛癢的幾點解釋。從我的理解來看新聞出版總署相關領導如果出面澄清那就是要承認以前的監管缺失,基于此考慮也不難理解作為中宣部的直管機構為何不公開解釋其中原委了。
3.為何文化部要求所有移動游戲內容備案的規定沒有引起大爭議?
文化部:《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申請門檻低、游戲內容備案不收費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申請門檻奇高,出版社收費不菲。
劣質、換皮、賭博等游戲不可能取得版號,一批人斷了財路
出版社收的就不是錢了?是紙?
在新聞出版總署正式發布《關于移動游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前文化部已經先行發布了要求所有的移動游戲必須要備案的通知,但是為何文化部的規定未引起大的輿論,原因很簡單,游戲內容備案持有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的單位可以自行在文化部網站上申請且企業不需花費任何費用,而新聞出版總署要求的版號審批則不同,僅有持《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的企業和電子出版社才可以提交申請,而申請《互聯網出版許可證》門檻奇高,大多數企業并不具有獲批此證的條件和資格。通過出版社申請費用則為1.5-2.5萬不等,這就給企業帶來的巨大的經濟負擔,且因審批會要求企業依據修改意見修改游戲內容,且游戲策略往往和游戲未來的盈利緊密相關,申報工作多數都由行政部門負責,為了達到審批條件,需要公司內部多個部門協調也造成了巨大的工作壓力。另外就是很多已經上線的涉嫌賭博、欺詐、情色的游戲是不可能取得版號的,這相當于斷了財路當然會在社會中憤怒的謾罵。此次規定引起巨大爭議,或許就是以上原因。
4.媒體口中的“代辦機構”借此機會和政府內部人員一起謀取暴利?
沒有大利益,蠅頭小利領導及公務員不太可能參與其中
市場傳聞中外部聘請的審讀人員和政府內部借調工作人員不排除嫌疑
任何社會中都存在裙帶關系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政府或商務關系,但是基于我對政府公務人員的了解,絕對不會參與此類事情,這也是黨風黨紀所不允許的,且游戲版號審批也不存在巨大利益一說,政府領導不會參與其中,但是游戲版號審批據說審讀部分是外委的,這一批人是否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們不得而知,還有政府機關中往往存在從企業或協會借調的人員所以這兩類人中不排除和出版社或代理公司存在勾結的謀利現象(此僅為個人觀點)
5.真的有游戲版號加急這一說?
根本沒有!!!!!!根本沒有!!!!!!根本沒有!!!!!!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取決于企業而言內部配合度高、效率高
代理機構的游戲審讀經驗、工作態度、責任心、工作效率高決定了審批速度。
游戲版號根本沒有加急這一說,會因代理機構或電子出版社的工作和編輯人員經驗和溝通能力不同,從而工作效率不同。所謂的審批時間短,往往是代理機構或電子出版社的工作人員內部工作流程完整,游戲審讀經驗豐富,工作責任心強、工作效率高從而縮短了審批流程。廣大游戲企業切勿相信所謂的靠關系去加急這樣的說法以防被忽悠。
6.有出版社為何還有代理機構?
游戲版號申請不能標準化,細節多,時間成本高,完全靠人。
出版社:經濟利益小、人員編制少忙不過來、工作人員無經濟利益積極性不高
這是因出版社的國有性質造成的,且因出版市場不景氣真正盈利的出版社并不多,多數出版社把人員數量壓縮在*小的范圍勉強維持,且游戲審批收費又比較低不可能聘請大量的銷售人員去對接企業,通常都是給代理公司一個渠道價格(1-1.5萬)讓代理公司幫助接單,也有個別出版社把代理渠道只委托一家代理公司對外接單。還有部分出版社工作人員還未轉變事業單位的工作方式,企業更愿意找一家服務意識強,服務態度好的中介機構來申請。這也就是造成為何企業不直接找出版社的原因。
*后說一句運動式的行業治理,受到傷害的往往都是老實本分、踏實做事的企業。
以上言論純屬個人意見,如果不妥之處請諒解。
上一篇: 如果沒有游戲版號會怎么樣?
下一篇 游戲版號對公司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