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337-8662-865
隨著網絡的發展與普及,游戲行業發展速度之快,收入之多,不得不令人驚嘆。如今,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從事游戲行業,創業的體同樣有許多瞄準這個行業。但并非完成游戲的開發制作后就能上線盈利,還需要辦理一系列的相關資質,其中游戲版號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那么如何辦理游戲版號呢?
01.游戲版號申請流程1.游戲公司把版號申請材料提交給代理公司(申請版號的游戲包)2.由代理公司提交給各地方出版社初步審核游戲包,3.地方出版社通過后提交省局,4.省局審核通過后,提交通過后的版號申請到版署(中宣部)審核,5.版署收到版號申請提交后,會給申請版號的公司反饋:回執單。6.等待游戲產品的進一步修改或者下發。
*近各種關于網絡游戲審核的傳聞鬧得沸沸揚揚,游戲版號什么時候重新開放申請,也成了整個游戲行業*為關注的話題。
游戲版號,一直是跟出版書號一樣的存在,而且比書號更加“一號難求”。因為不管游戲產品做得多么牛逼,沒有版號一切都是浮云。
在經歷了2018年連續9個月沒有發放版號的至暗時刻之后,游戲行業似乎又變得熱鬧了起來。
不過,各種傳言紛紛擾擾,并沒有給從業者吃下一顆“定心丸”,貓影文娛通過多方查詢和分析,力求去偽存真,以正視聽。
2018年3月,游戲版號被凍結,連續9個月沒有發放版號,直到2019年12月底才重新放開審核。
受此影響,很多上市游戲公司2018年的財報上都出現了相似的話術,“受游戲行業監管環境變化,2018年游戲業務收入大幅下滑,業績不及預期,虧損較多……”
上市游戲公司雖然收入增速放緩或下降,但至少還有資本可以支撐,小游戲公司或獨立游戲工作室甚至直接“斷糧”,日子更加難熬,不時傳來消息倒閉的傳來。
經過2018年9個月的蓄勢待發,貓影文娛統計發現,在2019年游戲版號開發放之后,開年短短三個月時間里,國家新聞出版署通過12批次,已經發放國內游戲版號999個。
3月29日,進口網絡游戲版號也恢復發放,首批發放30個版號,這是2018年2月以來首次發放進口游戲版號。從數量來看,跟2016和207年幾百個版號的狀況相差甚遠,甚至比不上版號被凍結的2018年,創下了近8年來的歷史新低。
要知道,全國有6000多家游戲企業,其中上市企業有200家。1029個游戲版號,說明至少有5000多家公司第一季度沒有任何新游戲通過審批,即便是騰訊、網易這樣的游戲巨頭,也經常缺席獲批名單。
按照2018年3月份以前的審批數據,平均每個月版號審批量高達700款,版號暫停發放9個月,大約有6300款國產游戲積壓待審批,如今只發放了999款,還有大量積壓游戲未被釋放。當然,也不排除去年在暫停發放版號之后,后期提交游戲數量減少。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雖然游戲版號恢復發放,但版號總量卻被嚴格控制,內容審核也變得更加嚴格。
網絡上到處都是“廣電總局游戲新規”的消息,即便是一些官方媒體,也不加審核跟著起哄。
事實上,游戲審批,在廣播電視、電影、新聞出版沒分家之前,歸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審批。但2018年該機構被拆分之后,游戲審批并不歸廣電總局負責,而是歸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署負責。
根據網上流傳的《版號新增注意事項》,中宣部新聞出版署將于4月22日開放受理。
1、游戲名稱不可以出現英文,需要采用標準簡體字,且游戲要與內容有較強的關聯;
3、宗教迷信、算命、綠色血不得出現,打斗系統任何顏色的液體都不得出現,尸體需盡快消失。
4、未成年賬號中結婚系統不可開放,可設置不經過結婚系統但享受結婚系統帶來的收益。
值得說明的是,這份《版號新增注意事項》雖然規定的非常詳細,但并非官方發布的通知文件,也沒有官方蓋章,未能證實其線日,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上出現了多個“游戲審批”相關文件,其中包括,《出版國產網絡游戲作品審批》和《出版境外著作權人授權的電子游戲出版物審批》。
經貓影文娛核實,雖然發布時間顯示4月19日,但除《出版國產網絡游戲作品審批》和《出版境外著作權人授權的電子游戲出版物審批》外,其他4月19日發布的內容點開之后均顯示亂碼。
不管消息真假,行業對于“版號”的需求是極其迫切的,這一系列消息對于游戲行業已經是一個積極信號,各大游戲公司早已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如果說上面的消息有可能是空穴來風的話,那*近“藝忛出版”發布的消息,就顯得更加可信了。
“藝忛出版”屬于A股上市公司“廈門吉比特”旗下,從事游戲出版相關業務的全資子公司。按照“藝忛出版”的消息,4月10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組織各地方出版主管部門召開全國游戲管理工作專題會議,通報游戲管理情況,講解網絡游戲管理工作有關規則和要求,安排部署近期網絡游戲的管理工作。
根據“藝忛出版”公布的全國游戲管理工作專題會議內容及領導講話,貓影文娛歸納如下:
2、4月底開始重新接收版號申請材料,2018年7月以后已經提交但是未受理的存量產品,以及2019年2月停止收件后待提交的增量產品,分批重新遞交版號申請材料。(與上文開放版號申請的傳言不謀而合)
3、游戲界面設計不能出現尸體和血泊,將血泊改成其他顏色亦不可(與上文《版號新增注意事項》要求基本一致)。
4、宮斗類、官斗類、棋牌類一律不受理,換裝類游戲暫未明確是否受理,建議先暫緩申請。
5、微信小程序游戲需要申請版號方可上線運營,如果無版號無收費的小程序已經上線個工作日內到省局備案。
如果以上會議內容屬實,“宮斗”、“官斗”不僅在影視劇領域被限制,在游戲領域也同樣被禁,同時被禁的還有“棋牌類”游戲。
在以往,“棋牌類”游戲因為極低的運營成本,曾一度是網絡游戲的主流。以2018年2月為例,484款獲得版號的游戲中,棋牌類游戲就占了約170款,比例高達三分之一。
但棋牌類游戲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一些“賭”的成分,早在2018年9月相關部門就已經對德州類撲克玩法游戲進行了限制運營和勒令下架,這似乎已經昭示著“棋牌類”游戲被限制的命運。
貓影文娛注意到,“藝忛出版”目前已經將該消息刪除,原因尚不確定,或許是出于泄露廣電會議領導講話的太過敏感,或許是因為消息有待驗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游戲新規”傳出后不久,微信就更新了小游戲審核要求,從4月18日起,個人主體開發角色類小游戲應用不接受新增發布的申請。從4月25日起,個人主體開發者角色類小游戲應用不接受線上更新發布的申請。對角色類小游戲微信要求從個人主體遷移到企業主體運營。
游戲版號恢復申請和核發雖是利好,但“未成年人保護”將作為硬性規定,對未成年人的限制范圍進一步擴大,登錄游戲的基礎準入年齡從13周歲升至16周歲。
騰訊將在新游戲中啟動“16+”試點,“16+”將健康系統與游戲研發,特別是新游戲*初上線進行了深度結合。
具體規則為:1. 在登錄游戲時:根據健康系統的公安實名校驗結果,年滿16周歲的用戶才可以獲得系統授權、直接登錄游戲體驗;2. 在游戲中:16周歲及以上的未成年用戶仍會受到健康系統防沉迷規則的管理,每天限玩2小時。
4月2日,國家網信辦副主任楊小偉表示,在抖音、快手試點上線青少年防沉迷系統后,今年6月全國主要網絡短視頻平臺都將全面推廣上線青少年防沉迷系統,“青少年模式”每天限時40分鐘,不能打賞,開通或關閉均需輸入提前設置的四位數字密碼,瀏覽內容以教學課程視頻為主
很顯然,游戲行業的“16+”試點一旦成熟,將會被運用到所有游戲,形成統一的行業規范。
在過去,遍地都是垃圾小頁游,這種頁游風險小,可以快速撈回成本,即使被封,也能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即便是很多大公司,也樂衷于開發換皮游戲,通過抄襲國外游戲,迅速圈錢……
對于游戲公司來說,“版號”就是未來能否順利發展的命門。在版號總量被嚴格控制之后,每個游戲公司審批到手的版號將變成極其有限,如果將“珍貴”的版號,用來開發垃圾小游戲,無疑就是對版號的一種浪費。
未來,新游戲數量下降的趨勢將繼續保持,對于游戲公司來說,在同等的業績壓力的情況下,新游數量下降意味著從單款游戲上獲得的收入需要比以前更多,這就需要游戲公司摒棄之前“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斷靠新產品刺激收入的傳統套路,而是在有限的游戲上做精做專做深。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版號恢復審批只是個時間問題,但在“游戲新規”之下,監管再次趨嚴,游戲總量被嚴格控制,不良類型游戲將被進一步剔除,“未成年人保護”將被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游戲公司也不得不開始講社會責任。
現在市面上,游戲越來越多了,有休閑游戲、棋牌游戲、競技類游戲等,那么這些游戲肯定有原創被抄襲的風險,就需要辦理游戲版號。
游戲版號全稱《網絡游戲電子出版物審批》。是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相關游戲出版運營的批文號的簡稱,是由新聞出版總署審核發布的對于游戲根據游戲軟件著作權,含網絡游戲法和計算機游戲軟件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含網絡游戲法的保護。同時,游戲版號也是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同意相關游戲出版上線運營的批準文件。一款游戲研發出來之后,先辦理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證書,軟著保護的是游戲的代碼,可以重名。游戲版號是針對的游戲的名稱和內容,游戲版號的名稱不能重復,這個名稱是根據軟著上的名稱來的,所以申請軟著的時候有必要進行排查。
辦理游戲版號需要ICP許可證和游戲軟件著作權才可以辦理,每一款游戲相對應一個版號,在之前的版號沒有注銷之前不可重復注冊。
網絡游戲經營需要有游戲版號,為什么需要游戲版號來作為游戲運營的一個基礎呢,是因為游戲現在研發的越來越多,但是有許多類似的游戲,一不留神就成了抄襲。
所以申請游戲版號是為了保護游戲的權益不受到侵害,游戲版號是為了保護游戲而要申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