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337-8662-865
據央視財經報道,從2018年12月重新開放游戲版號至今,一共下發各類游戲版號不到2千款,這一數字只是2017年的1/5。
“今天你搞一個王者榮耀一天就能掙一個億,明天王者榮耀里面,馬化騰說這個皮膚給大家,一天可以搞一億個,我不是說做游戲不好,我也很羨慕,而且我也學著去做網絡游戲。因為這種庸俗的錢我也要掙。我們算過它比販毒的利潤還高,但又沒有販毒的風險。”
2018年,騰訊+網易的游戲收入大概是1500億元,約等于海口市的GDP。
2018年,中國游戲的海外營收達到95.9億美元,約等于中國南海填海造島的費用。
陳創煌是廣州市一家游戲公司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在游戲版號限制之前,整個游戲廠商都在拼發行的數量,包括我們公司每年發行的游戲都有10幾款多的到20幾款都有,當時大家都屬于一個博概率的階段,只要有一兩款成功就是取得了成功。
有些游戲為了滿足用戶的獵奇心理,歪曲歷史,惡搞歷史人;有些則從用戶內心原始欲望出手低價轉讓一個游戲版號的資質低價轉讓一個游戲版號的資質,大量使用諸如飚車、槍戰這樣血腥暴力的場景;更有甚者以美色艷照和極度性感的卡通人物,來引誘用戶。
要知道,在眾多的網絡游戲玩家中,很多都是青少年。他們價值觀還不夠成熟,更沒有獨立的辨別是非能力。
2018年3月,國內游戲版號暫停審批發放,游戲行業進入了長達8個月的 “冰封期”。直到2018年12月19日,國產網絡游戲版號恢復審批。
在這樣的情況下,正如我們看到的, 2019年,獲得版號的游戲數量出現了斷崖式下跌。
廣州易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沈忱告訴記者,對于小公司來說,是擠泡泡(泡沫),(過去)他們如果讓產品快速取得成功,最好的方式是迅速山寨一些產品,(現在)這樣的產品基本在版號那邊會全部拍死,基本上是不能通過了。
成都某游戲公司供應商李青格告訴記者,我大概這幾年80%的中小客戶全部死掉了,很多時候我們拿不到錢。
獲得游戲版號是一款游戲成功的關鍵。一款游戲若是遲遲不能上線,意味著過去的開發成本無法及時變現,更別提賺錢了。
如此資金壓力,實力雄厚的企業尚可承擔。但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那就是“不可承受之痛”,隨之也就出現了游戲企業倒閉數量在2019年飆增的現象。
從年度情況來看,與前兩年相比,2019年獲得版號的游戲數量出現了斷崖式下跌。
從月度情況來看來看,從2018年12月恢復審批至2019年3月,共有958款游戲獲得版號,占1446款游戲的66%,平均每月約240款,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
但從2019年4月起,過審游戲數量明顯減少,4月僅有1批次40款游戲獲得版號,而5月獲批游戲數量甚至直接降為零斗地主游戲版號全套資質轉出轉讓,此后每月獲批游戲數量基本保持在100款以下。
證券時報記者統計,2016年獲批版號的游戲數量為4050款,2017年則有9369款游戲獲得版號,平均每月獲得版號的游戲數量高達780款;2018年1月~2018年3月,短短的3個月間也有1923款游戲獲得版號,平均每月641款。
版號的收緊不僅針對國產網絡游戲,2019年進口網絡游戲的審批同樣收緊。統計顯示,2019年獲得版號的進口網絡游戲共185款,比2017年的465款有明顯下降。
在 2018年,棋牌游戲也經常能占到四成左右,但2019年基本沒有棋牌類游戲過審,僅有少量飛行棋、象棋等純粹棋類游戲獲得版號。
自從2018年12月游戲版號恢復審批以來,市場一直傳聞,棋牌類游戲版號尚處于凍結審批狀態。而通過國家廣電總局公布的數據,側面印證了這一說法。
版號審批收緊的影響比不上版號暫停,但也對游戲市場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據王旭介紹,近一年來,游戲企業在研發、運營、投放等方面,相比以前都更謹慎了。
首先,由于版號減少并成為稀缺資源,游戲企業會衡量新游戲與老游戲的投入和產出斗地主游戲版號全套資質轉出轉讓。伽馬數據注意到,有越來越多的游戲公司,開始注重延長老游戲產品的生命周期,為此做了很多工作。
“今年游戲市場的增長有兩個明顯變化,第一是部分處于衰退期的老產品收入還在增長。今年流水前十的移動游戲中,兩款分別于2015年和2017年上線的老產品流水反增,首次進入流水TOP10年度榜單,這在過去是少見的。”王旭表示。
另外,版號審批收緊對于激發游戲企業的創新能力也產生了推動作用。王旭表示,過去許多游戲企業不愿意承擔創新風險,更愿意采用買量的方式,大批上新游戲,通過這種方式也能賺到錢。但如今要獲得版號不容易,以量取勝的策略行不通了,而這類游戲企業又不愿意和大廠直接競爭,所以只能在玩法和題材上,盡量差異化。
“如果你是做走量的產品,不停地通過各種版本洗流量,內容都是一樣的,肯定會受到版號審批的影響,但是如果真做差異化,制作能夠踏實吸引用戶的產品,其實如今的政策是有幫助的。雖然獲得版號不容易,但如果真拿到了版號,意味著你的競爭對手減少了,生存環境其實改善了。”王旭表示。
“版號收緊、監管加嚴,一定程度上在倒逼行業升級和創新,從數據來看,也起到了一定的減量提質效果,對行業肯定是利大于弊。”王旭表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